十年了,除了设计说明,好像一直没有给开元写过什么。本来该多写的,毕竟那么多年,那么多人和事,可一看,现在都流行微博了,那就浓缩一下,奉上几个小短篇吧。
1.开元与建筑师
开元的建筑师其实是开元自己。
自从2002年我为开元地产设计首个项目沂河花园•香榭丽都开始,开元地产的李总就总是称我为开元的首席建筑师,其实在我来临沂之前,那群思想活跃,勤于实践的老老少少就已经在那里了。他们热爱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热爱家乡的蒙山沂河,他们的血液里,融合着豪放、浪漫、坚定和勇敢,这是来自王羲之挥毫泼墨的遥远传承还是沂蒙红色山河的精神浸染,我不得而知。
但我从一开始就感觉到了他们的冲动和虔诚,他们想要以他们独有的方式,给这座城市一个礼物,一个世纪之礼。
于是,我和开元就有了这样一个十年之约。
是这样一群人,他们的执着、敬业与热诚,感染和带动着每一个合作方,也成就了今天的开元•上城。他们,才是上城甚至这个城市的建筑师。
2.城市与人
也许是这样的初衷,使得中建院与开元的合作,从一开始就超越了简单的商业伙伴关系,开元•上城也不仅仅是基于一个商业楼盘的理念。它既然归属于这座城市,就应当去传递这座城市的历史血脉,去激发这座城市的未来梦想。
城市,才是所有这些思考和行动的核心。
因此,它要有足够丰富和有机的内部系统,以保证它不是一个流于形式的华丽外壳,同时,它还要展示给外部一个清新的形态,以便让城市的每一个人都毫不费解地感受、共享它的活力。
在这一点上,开元人乃至我所接触到的临沂上至市级领导下至普通居民,从一开始就都表现出了超出我预期的理解和远见。他们对这片土地的自豪,对外部世界的坦诚,对未来的憧憬,尤其重要的是,他们在一步一步将梦想转变为现实的过程中所体现的毫不畏惧和耐心细致的作风,使我反复回味父亲时常引用的毛主席那句话,“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在这样的氛围下工作着,在这样一群人中间,两个城市之间,这样来来往往地穿梭着,十年前与原国家住宅中心刘燕辉主任一起踏上这片红色大地的那天,恍如昨日。
3.菜与酒
山东是好客之地,每次来都免不了热情的接待,从沂河边大排挡的风味炒鸡,到陶然居里精致的煎饼豆腐,我几乎吃遍了临沂大大小小的粗粮细菜。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对我的设计工作带来很多启迪,毕竟民以食为天,很多对于生活的理解常常是遁形于普普通通的一粥一饭中,吃什么,怎么吃,怎么做,以及怎么坐,是一个地方文化最鲜活的脚本。
不能不提的是酒。
虽然我也是山东人,但是酒量相形之下的确惭愧不少,虽然时有勇猛之举,但常常实力有限。还是在设计香榭丽都的时候,有一次,照例是工作之后大家兴致正浓,经不住轮番敬酒,结果酒后吐真“酒”。从那之后,李总总是开玩笑地说,为了保护首席设计师的大脑,我可以在酒席之上拥有“自由裁量权”,喝多喝少看自身状况定。在山东,这可真算得上一项特权了。那之后,我的总酒摄入量的确大幅下降。当然,这少不了每一次各位家乡朋友们为我大开绿灯。
4.自勉与感谢
对于建筑师,上城的设计涵盖了太多内容,虽然最终大的方面还算不错,但还是有很多设计需要深入考虑和改进的地方,开元的朋友们其实默默替设计做了很多弥补和锦上添花的工作,并很大度地将之归功于设计者,这样的智慧与胸怀让我很感动。
一句话,有则改之,并且加勉吧。
十年了,还要感谢的人很多,家人,同事,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领导及朋友……借此一并祝福他们。
5.结束或开始
我记得有一次开元在上城国际写字楼的广场上举办消夏啤酒节,热闹兴奋的空气弥漫在城市街头,挺拔的建筑默默矗立在人群背后,暮色初临,铅华淡去,恍然正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
设计完成了,建设结束了,可作为一个生活载体的建筑,它的生命旅程才刚刚开始,城市的记忆也正写下崭新的每一页……
我想,物如此,人也同样。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地址:临沂市金雀山路10号开元·上城国际
Copyright © 2019 开元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鲁ICP备0902592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临沂